乌克兰的抵抗源于坚定的信念:通过和平途径收回失地并非妄想。泽连斯基总统反复强调,乌克兰不会放弃任何被占领土。即便军事手段受限,乌克兰仍致力于探索其他途径,最终实现领土完整。
老军迷都明白,战场失利,谈判桌也难占上风。这世界确实力量为王,但乌克兰却从中国近代史汲取了另类经验:战场失利,未必谈判也失败。只要一线希望尚存,乌克兰就不会轻易放弃。失去东部和克里米亚,对乌克兰而言,无异于失去经济命脉、人口中心和工业基地,国家将名存实亡。
乌克兰效仿中国历史上的“以夷制夷”策略,试图利用美西方施压,迫使俄罗斯吐还领土。这让人联想起清朝的“三国干涉还辽”事件。这段屈辱的历史,如今却给乌克兰提供了战略借鉴。甲午战争后,日本侵占辽东半岛,引发列强担忧。清政府巧妙运用“以夷制夷”,借助俄、法、德三国干预,最终迫使日本放弃辽东。
甲午战争后,日本胜势明显,但俄、德、法三国实力远超日本,清朝则宛如待宰羔羊。列强都想分一杯羹,无人愿独享战利品。日本取胜,触动了列强利益,尤其激怒了觊觎东北的沙俄。沙俄迅速发挥外交影响力,联合英法对日施压。1895年4月,三国联名照会日本,要求其归还辽东半岛。三国海军集结日本海,日本无力抗衡,被迫同意。然而,日本巧妙地以“购买”方式归还,反倒让清廷额外支付巨款赎回领土。
清廷最终收复辽东半岛,实属罕见。在近现代世界史中,战败方通过谈判重获失土的案例凤毛麟角。 这与如今乌克兰的处境颇有相似之处。乌军在东部节节败退,军事收复失地已成奢望。 故而,乌克兰寄望于借助欧盟、北约及美国的力量,通过制裁和施压迫使俄罗斯让步,收回领土。
乌克兰的如意算盘怕是要落空了。 当前局势,俄方占据优势地位。 当年清朝面对三国干涉,凭借法、德、俄等列强介入,才迫使日本退让,这些列强任何一个都远超日本国力。而今乌克兰对抗的却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,其倚仗的欧洲国家,实力均逊于俄罗斯;美国更是转向暂缓援助,甚至放弃乌克兰。 因此,乌克兰局势的主导权并非西方,而是俄罗斯。
马克龙与朔尔茨通话,朔尔茨对俄罗斯态度表达了疑虑。他指出俄罗斯对欧洲制裁反应冷淡,制裁措施似乎并未奏效。俄罗斯显然已做好应对西方制裁的准备,而欧洲军事实力逊于俄罗斯,致使西方难以有效施压,俄罗斯因此得以肆无忌惮地推进其侵略行动。
乌克兰的领土诉求,最终可能落空。失地收复,恐怕不易。